認識 Lush 領導團隊

認識 Lush 全球的領導團隊

認識團隊

在 Lush,我們喜歡以 Lush 的方式做事。我們是私人企業,因此擁有股東及董事會,同時我們擁有產品製作部董事會、地區董事會,以及傑出的領導團隊,在不同的領域上帶領公司向前邁進。

讓我們為你介紹 Lush 領導團隊,認識我們的股東、聯合創辦人及更多成員…  (以下排名按姓氏字母順序,在 Lush 我們不會偏袒!)

Helen Ambrosen

聯合創辦人、產品研發家及股東

 

Helen Ambrosen 是一位產品研發家,發明了許多 Lush 顧客熱愛的皇牌產品,她亦是 Lush 的聯合創辦人之一。Helen 說:「聯合創辦人是一個忙碌的角色,涉及企業不同的工作領域。我需要引領創意及創新範疇,確保 Lush 的產品能吸引顧客,為他們提供想要且迎合需要的產品。」

在 Lush 成立前,Helen 已開始和其他的 Lush 聯合創辦人合作建立業務,並探索美妝行業的革新可能性。「在 Lush 初期的日子,我不斷發明和製造新產品,隨後更研製香水。我很享受和喜歡這個過程,讓我們創造了不少可愛的發明,例如蒜子兵法面膜,它是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誕生的。」

「隨著產品的概念開始發展,同時公司在初期沒有產品包裝的預算,我們開始推出了一系列的固體產品 — 首先是香浴油,然後是染髮磚。我發現這種形式的產品不需要防腐劑,而這亦是我們一直致力追求的理念,研發不含防腐劑的產品。我們一班創辦人及產品研發家不斷努力研發不同的固體產品,包括泡泡浴芭、壓縮護髮皂和口腔護理產品,發展成現今非常廣泛的專利產品,我們對此感到自豪。」

Helen 一直竭力研究將自然防腐配方加入滿載美好成分的產品之中,當中包括薄荷清爽面膜、夢想成真潤膚乳和海洋水晶磨砂膏。但她沒有停下來,繼續在不同類別的產品鑽研配方,例如即將推出的自然防腐版本面霜系列。

作為 Lush 領導團隊一員超過 25 年,Helen 與 Lush 員工分享了很多建議。「Liz 提出了把握機會的概念,我們希望將此概念套用於 Lush。所以當你看到機會時 — 要捉緊它,並好好充分利用。」

她補充:「Mark 在初期說過,團隊是合作的關鍵。我們一直以團隊工作。作為創辦人,我們有如一群航行的烏,領航的角色會輪流擔任,而大家也是朝著同一目標前進。因此,在團隊中建立聯繫和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從我們近 40 年的合作可以見證這是有益且持久的。」

Annabelle Baker

Lush 大中華區及美國總監

Annabelle 在 16 歲時開始在倫敦 King’s Road 的 Lush 分店擔任兼職銷售助理。她熱衷於多元化的董事會及國際領導團隊,這也是象徵著 Lush 的全球業務發展。

她在 Lush 擁有 21 年的豐富經驗,曾擔任不同崗位的工作,深入了解公司業務。「在 King’s Road 後,我分別在倫敦 Kensington High Street 和 Regents Street 分店工作。我在門市的辦工室裡有機會與 Mark 和其他創辦人交流。」Annabelle 分享:「我有很多想法,所以當他們進來時我經常會把握機會。我原本計劃大學畢業後到聯合國工作,但 Mark 建議如果我在 Lush 工作會有更直接的影響力,這份真誠讓我重新思考我的職業方向。我很高興我做到了!在 2003 年,Mark 給我機會加入品牌 B Never Too Busy to Be Beautiful 的初創企劃,與 Rowena 和後來加入的 Charlotte 一起工作,擔任公關、品牌及業務管理工作,並在海外開展業務。」

B Never Too Busy To Be Beautiful 結束後,Annabelle 回到 Lush 體驗國際支援團隊的工作。她與超過 11 個國家合作,參與制定策略、重組、應變管理、回購、開拓新市場等項目,同時就道德銀行等廣泛的全球議題向董事會提出建議。在 2010 年,擔任此職位同時,她開始在倫敦帝國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她一直希望在英國以外發展機會,因此前往香港擔任領導職務,在 8 年期間帶領大中華區團隊發展業務。

這是 Annabelle 在 Lush 最好的體驗之一:「生活在國外,我體驗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新的語言。由於處於不同的時區,我們需要在不依賴英國的支援下經營業務。這讓我親身體驗 Lush 在英國以外的市場情況及運作模式。在整個企業中聽取不同的聲音極為重要,這能協助本地團隊建立領導團隊,讓公司受益於這種包容性。這是我目前事業中做出的最好決定。」

Annabelle 於 2020 年初返回英國,開始她與 Lush 的下一個挑戰 — 擔任 Lush 北美的業務總監。她投放時間深入研究美國市場及了解當地領導團隊。同時,為香港招募新的領導團隊,並在 Covid-19 期間為他們提供支援。

「Lush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保持靈活變通、開放和堅持。」她說。「你永遠不知道 Lush 的工作將帶你走向何方!」

Rowena Bird

聯合創辦人及董事

照片由 Zelda de Hollander 拍攝

來認識這位充滿熱情的 Lush 創辦人 Rowena Bird 吧!「我是採購團隊及新客戶服務團隊的一分子,也會涉獵其他範疇,包括神秘顧客、董事會會議、櫥窗推廣創作、道德及環保議題、Black Lives Matters 議題、產品研發、化妝品團隊顧問等等。我樂見合作夥伴的成功,也很喜愛充滿熱情幹勁的公司內,因此樂於對公司的大小事分享個人意見。」

Rowena 擁有這樣的想法和感受,全因她在嵐舒成立的第一天(更甚是成立前)已跟公司並肩作戰!她說:「我在 1981 年 9 月 7 日加入 Mark、Mo 和 Liz 的團隊,之後 Helen、Karl 和 Paul 亦相繼加入。我與他們一起工作了 39 年了!」

Rowena 原是一名專業的美容治療師,由於她一直都嚮往居住在海邊的生活,因此她從北安普敦郡搬到普爾小鎮。她在嵐舒前身公司的早期階段,一直支援公司各方面的業務,例如參與染髮磚的製作和負責整理發票,也會到 Mark 的毛髮診所為客人洗髮。她說:「在這 39 年裡,適應能力是我的重要技能之一。我游走在公司的各個範疇領域,到處發掘機會、創造新的產品類別、研究產品包裝、撰寫產品介紹等,進行各項需要完成的公司事務。」

這樣的工作態度讓 Rowena 能夠把握各個機會 (多得不能盡錄!),包括成立化妝品牌 B Never Too Busy To Be Beautiful 和開設多個主要的嵐舒門市,還探訪了大部分的合作夥伴市場,以及與董事會其他成員一起制定業務方向等。

Rowena 建議說:「不要讓職銜限制自己,要盡一切能力去參與不同事務;同時靈活變通及持開放態度,亦要懂隨遇而安。努力工作、努力玩樂,也要善待他人。」

Mike Bishop

Lush 財務總監

像我們的許多同事一樣,Mike 以臨時職位開始了 Lush 的旅程。十六年後,他不僅仍然在 Lush 工作,而且更負責集團的所有財務報告。

「之前我在 Fitness First 工作了 7 年,直到我第三個兒子出生時休假。」Mike 解釋:「那時 Lush 零售團隊正招聘一個臨時職位,負責管理會計部門及處理核數工作,直到他們聘請到新的財務總監。當我完成了工作項目,公司鼓勵我申請空缺的財務總監職位。我進入了最後一輪面試,然而 Kim Coles 最後成功了。(你知道是誰嗎?)」

當 Mike 以為他的未來在別處時,他獲得了另一個 Lush 的工作機會,而且不久便晉升到管理所有直屬市場的財務報告。

在 Lush,我們有一些傳奇的員工活動,為團隊創造了美好的回憶。Mike 記得一次在威尼斯的活動:「那次我們進行了幾天熱烈的董事會會議,最後意大利的管理團隊和店鋪經理在晚上舉行了一場派對,愉快地結束了活動行程。毫無疑問,意大利人十分懂得舉行精彩的派對,每個董事會成員也高興得在椅子上跳舞 (甚至 Mark 也站起來!); 然而,兩位日本董事會成員在派對中睡著了。」

最後,財務總監以數字作分享結尾,是十分恰當的:

「銷售是榮譽、利潤是理智、現金是皇道」

Karl Bygrave

Lush 總監

Karl Bygrave 的職業生涯始於 Constantine & Weir,這是 Lush 創辦人之前的一間公司,他於 1983 年以見習產品製作員開始,現在已經為 Lush 工作了 24 年。

Karl 精彩非凡的嵐舒旅程始於 2000 年,主要負責處理日本業務發展。及後移居到澳洲處理當地業務發展,同時帶領團隊進軍紐西蘭市場。Karl 與其他成員一同負責管理 Lush 的市場拓展,成功令品牌打入多個市場,包括中東國家及巴西。此外,他也調解與合作夥伴之間的糾紛、重組架構、甚至協助建立品牌首個官網!

懷著對動物的關愛,Karl 一直對打擊非動物測試不遺餘力 — 他為打擊動物測試大獎及人體細胞培育計劃服務已逾十年,並同時管理英國郵購業務、國際法規事務、法律、新興市場及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正如他所說︰「我的職責是移除企業在發展軌道上的障礙物,同時管理商業風險,好讓企業能充分發揮潛能。」

「能成為 EBT 的受託委員代表之一,我實在深感榮幸,因為這是企業的重心項目,用以表彰每位成員的貢獻。」

Chase Clark

產品製作部總監

Chase 於 20 多年前展開 Lush 之旅,當時他是聖誕臨時員工,負責製作汽泡彈,並得到「Lush Pud Guy」的稱號 (因為沒人想按他的汽泡彈!)。不過,令 Chase 脫穎而出的不僅僅是他的暱稱,而是他曾在一段時期因戴上塑膠禮帽而聞名!

回到正題,Chase 原本只在入大學前的空檔期裡工作,沒想到 Lush 會變成了他的終身事業 — 在他的職業生涯曾參與產品製作、管理產品製作部,以及支援多項產品製作以外的全球項目。

「我最大的工作成就是,盡力支援同事做到最好,全心投入所有參與的事情及提供最大的支援,協助發展業務。」他說:「為 Lush 工作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工作帶來美好的回憶和有趣的事情。我在這裡與團隊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其他工作亮點是:有一個以我命名的產品、拍攝了即興的日曆照片 (直到今天仍然困擾著我!)… 還有做一些最奇怪的事情作為『工作日常』— 這正正是 Lush 文化的代名詞!」

夢想成真潤膚及 Dirty 造型修護乳霜是 Chase 的隨身必備產品。哦,當然還有洗髮皂,讓他在睡前保持頭髮潔淨!

如果要 Chase 給我們的員工一個建議,那就是「對面前的機遇和挑戰持開放態度,以及真誠地做自己,不要讓自我發展停止。」當被問及他是否還有更多智慧之言分享時,他只是說:「沒有比 Lush 更好的派對!」。

Kim Coles

Lush 財務總監

 

Kim 是 Lush 的全球財務總監之一,也是 Mark 的財政業務合作夥伴。她在 2004 年開始了 Lush 的旅程,在 2020 年度過第 17 個 Lush 的聖誕 (在 Lush 我們以聖誕節計算年份!)。

「我以財務主管的職位加入 Lush,會見我的面試官是 Liz Bennett 和 Andrew Gerrie,那時的財務部設於 Willis Way 的工業區。與 Liz 一起工作是我的榮幸,我很喜歡她。我也喜歡英國的零售團隊,亦享受與優秀的財務部及門市同事一起工作。在早期的日子,門市會在星期一早上傳真他們的每周銷售成績,然後我們需要一天的時間將數據輸入到結算表,到下班時我會順路把報告送到 Mark 的家中!我享受這些快樂的日子。」

Kim 在 Lush 無人不曉,她經常為 Lush 的活動演講,為我們的員工帶來振奮的消息。「在 Lush,我最喜愛的回憶之一就是向倫敦門市的經理宣布,我們能夠向他們的所有員工支付真實生活工資 (是我們實踐真實生活工資的第一步)。」

在 Kim 為 Lush 工作的 17 年裡,她帶領業務的財務工作,從零售、稅收結構、轉讓定價政策,到競爭對手報告、烏托邦計劃等,立下無數的貢獻 — 包括設立 Lush 嵐舒僱員受益信託基金 (EBT)。她說:「我熱愛 EBT,很榮幸可以成為推動的一員之一。」Kim 同時鼓勵大家:「別忘記保持心境開朗!我們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應保持樂觀面對。」

Claire Constantine

集團零售總監

Lush 產品研發家 Claire Constantine

Claire Constantine 是 Lush 的集團零售總監,也是 Lush 的香水創作者。在過去的 11 年裡,她從銷售助理開始到現在,一直為零售團隊努力貢獻。「我最初在英國及愛爾蘭的零售支援團隊工作,發現經驗不足,因此決定在柯芬園分店擔任銷售助理一職,從基本開始學習。」她分享:「柯芬園門市的同事令我印象深刻,他們擁有豐富的產品知識、優越的待客之道、多國語言的技能、專業的產品示範,還有滿滿的能量令店鋪充滿氣氛。這令我有點緊張,同時渴望能夠做到他們所做的事情。」

Claire 在柯芬園分店從助理晉升為經理, 在這間最高銷售額的 Lush 門市度過了三個美妙的聖誕。

「不幸地我們的租約結束了,我需要在公司尋找一個新職位。其後我們失去了攝政街分店的單位,因此我們需要在倫敦市中心尋找一個新的位置來提高我們的品牌定位,經過大量的商討和計算,物業團隊成功選址牛津街分店。」

隨後幾年,Claire 擔任高級經理,在 2015 年為獲得媒體及顧客熱列回響的牛津街旗艦店開幕。這間旗艦店對 Lush 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規模,它擁有三層面積和數百個限定產品系列。這種全新的管理模式為 Lush 對零售未來的看法帶來重要的影響。

「我離開牛津街是為了重組英國及愛爾蘭零售的支援方式,我希望門市的一些好主意如五星石板諮詢可以發揮得更盡致。我與這個極具創新精神的零售團隊共事了兩年,直到我擔任目前的職務,支持更廣泛的集團零售業務。我擔任集團零售總監大約一年,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

最後 Claire 與我們分享了一句智理名言:「別忘了要快樂!雖然工作具挑戰性,但這裡只是一間香氛皂店,我們在這裡是向大家發放歡樂,所以不要忘記自己也要成為快樂的人。」

Jack Constantine

集團首席數據官

Jack Constantine

大家對 Jack 的印象是 Lush 數碼項目 (包括官網、應用程式及店內付款系統) 的幕後主腦。但他也是我們很多暢銷和標誌性產品的發明家,包括璀璨星河汽泡彈、黑玫瑰汽泡彈及巨龍蛋汽泡彈。

在 Jack 帶領的項目下,曾引起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包括帶領團隊製作 The Experimenter 影片,以及採取 Lush 社交媒體立場。他致力建立創新的方式與 Lush 數碼社區聯繫,無懼突破傳統。他認為:「我們要大膽嘗試,不斷試驗、探索和突破界限,並在犯錯的過程中學習和發展。我認為這就是顧客喜歡我們的原因。」

Jack 於一間在行內具前瞻性的公司裡長大,在他初加入的日子,他與母親 Mo Constantine (於 1989 年發明第一個汽泡彈的發明家) 一起工作,在花園裡協助創作汽泡彈。一直以來,他以獨特的方式為公司貢獻,包括設計標籤及櫥窗、推動第一個 Lush 活動等。

作為首席數據官,Jack 認為他的團隊的使命是尋找技術解決方案,使 Lush 以及世界成為一個更美好、更公平和更可持續的地方。「我竭力為世界的問題尋找技術解決方案,貫徹開源共享原則並爭取數碼權益。我們致力向前,希望以身作則,從而正面影響市場甚至是全世界,一同實踐美好的方案。」

Mark Constantine

聯合創辦人、董事及產品研發家

產品研發家 Mark Constantine

在以郵購方式營運的 Cosmetics To Go 倒閉後,Mark Constantine 於 1995 年與五位一起打拚的朋友和創意橫溢的知已共同創立 Lush。Mark 在過去 25 年來一直都是公司背後的主力決策人,也是產品研發團隊的其中一員,負責研發護髮、護膚、身體護理等產品,以及鑽研嵐舒水療。

Mark 堅持新業務要致力研製新鮮、創新的美容品。這個想法也演變成 Lush 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支柱。Lush 革新推動並謹守「打擊動物測試政策」,充分體現Mark 的堅定理念如何改變美容行業。他制定了「供應商特定抵制政策」,不容許向進行動物測試的供應商購買任何原材料。對業界來說,此獨特政策與根據化妝品人道準則而設的「特定日期政策 」(Fixed Cut-Off Date policy) 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Mark 也致力改善業界過度包裝的環保問題。在紀錄片《The Insider: Packaging is Rubbish》中,他分享了每個英國人平均一生所製造的垃圾量,以及這些垃圾最終被棄置到堆填區的實況。正因如此,大部分的嵐舒產品均是固體狀,能夠以無包裝的形式出售。

在 2010 年,Mark 與 太太 Mo Constantine 被納入英女皇新年授勳名單上,並獲得 OBES 勳章去表揚他們對美容業界的貢獻。自 2010 年開始,Mark 五次被《泰晤士報》提名為商界環保類別的一千位最具影響力的倫敦人之一。在 2015 年,Mark 被《BBC野生動物雜誌》選為對英國野生動物生態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Mark熱愛自己的工作,非常享受投身於美容和零售行業。他會繼續本著個人信念和初衷,努力把嵐舒建立成大家心目中的理想模樣。

Mo Constantine

聯合創辦人及董事

 

Mo Constantine — 身兼創辦人、產品研發家及產品製作部總監,更是研製汽泡彈和洗髮皂的幕後主腦!

Mo 原是一名法律秘書,後來對天然美容品產生濃厚興趣,其職業生涯便迎來巨大的新轉變 (也為你的浴室帶來新景象!)。在八十年代後期,Mo 在Cosmetics to Go 工作時研發了多個令人振奮的產品新概念。其後,她在著名美容品科學家 Stan Kryztal 的指導下,開始專注研究固體形態、不加防腐劑和無須包裝的產品。在 1988 年,大受歡迎的固體洗髮皂成功獲取專利權,這也是 Mo 首項獲授專利的發明。其後她再接再厲,研發出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產品,最著名的成果是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汽泡彈;她還與化學家 Stan 一起發明了首款可灌倒的皂基,並進一步改良配方,研發出不含棕櫚油的皂基。

目前 Mo 會到英國高街 29 號的實驗室工作,疫情期間則會到家中的小棚屋埋頭苦幹,在冒蒸汽的大桶研發各式各樣的皂品,也會與 Claire 和 Jack 一起混合色彩繽紛的粉末來創作新品。如果你在這兩個地方找不到她的蹤跡,那麼她很可能外出到訪其中一個國際生產線的部門,身體力行去確保各款手製產品都具有極高的質素和新鮮度。

Paul Greeves

聯合創辦人及董事

Paul Greeves 是涉及公司國際業務的神秘人物。他是公司的始創人之一,雖然 Paul 的行跡神秘,但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他相繼在多個部門工作,充份發揮所長。

Paul 以生物化學家的身份加入嵐舒大家庭,負責產品實驗室的運作。此後一直領導郵購服務和數據安全管理,更涉足參與 Lush Times 項目。

Sophie Haniff

產品製作部總監

Sophie 在求學時期於 Lush 產品製作部擔任採購帳務文員,現在已於公司工作了 13 年。「我是一個務實的人,相比金融行業的一些典型職位,我非常喜歡這份更實在的工作。」

吸引 Sophie 的工作體驗是,她能夠親身了解背後的生產流程,並盡力支援製作團隊。隨後她在團隊中繼續發展,建立新的技能和見解,與此同時完成了她的資歷認證。從 2018 年起,她加入集團產品製作部的財務團隊,晉升至國際生產線裡工作,獲得海外工作及全球視野的機會。

在 Lush 工作不會缺乏娛樂。「Lush 知道如何舉辦最好的活動,我很榮幸能夠在過往參與一些精彩活動,並結識了 Lush 的大家庭。」而 Sophie 的最難忘時刻之一是 2012 年的 Lushfest。

這是 Sophie 給讀者的建議:「樂於改變,跳出你的舒適區。在我們不斷努力適應的過程中,不用畏懼偶然的出錯。」

Dan Hendey

產品製作部總監

Dan 在 Lush 工作了 22 年,最初在生製部門擔任製作助理,隨後晉升至產品製作專員、管理層,最終成為英國業務的總監。

他解釋:「我非常重視運營、預測和規劃,目標是為我們的顧客提供最新鮮的優質產品。」

Dan 的工作讓他有機會周遊世界,與我們的全球團隊合作,協助和支援他們的擴張並分享成功之道。在回顧他的一些工作亮點時,他分享:「探訪我們的日本團隊總是十分精彩,我有幸到訪當地 4 次或 5 次,他們是非凡的東道主。除了能夠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結識一些優秀的人,我很感恩能與 Lush 展開多個旅程,獲得珍貴的機會,讓我體驗自己可能永遠不會擁有的經歷。」

Dan 最喜愛的 Lush 產品是天鵝絨泡泡浴芭。

Hilary Jones

道德總監

在 20 多年前,未加入 Lush 的 Hilary 是一名運動倡議者,並為慈善機構駕駛動物救護車數年,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之後,她開始在工廠工作製造肥皂。隨著公司的發展,她涉獵不同的工作領域,甚至在發貨期間學習駕駛叉車裝載貨物。現在她是 Lush 的道德總監,帶領宣揚有關人權、保護動物及環境的議題。有關 Lush 的運動及慈善活動,是由創辦人和員工提出想法,而活動團體和慈善機構亦可以向 Lush 尋求參與或支持。Hilary 是 Lush Prize 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這個獎項於 2012 年成立,旨在表揚終止或取代動物測試的提案— 獎項屬於非動物測試領域之中最高獎金的獎項。

Yayoi Kobayashi 小林彌生

Lush 日本首席商務總監

Lush 的業務遍佈接近 50 個國家。正如澳洲、德國和加拿大,日本同樣設立零售、生產和支援團隊,成績脫穎而出。在過去的八年裡,Yayoi 為 Lush 盡心盡力工作,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Yayoi 說:「我在2012 年加入 Lush 日本,擔任品牌營銷經理。在首年幾乎每個月都要前往英國參與名為『黑手黨』的會議,藉此深入地了解公司品牌和認識所有可愛的 Lush 同事朋友。在 2016 年,我獲任命為董事,主要負責品牌、數碼及零售的領域。」

日本設有數間令人興奮的 Lush 概念店,包括首間 Lush 汽泡彈專門店,有助推廣 Lush Lens 「數碼包裝」技術,使其提升至一個全新的水平!

「我們還在新宿開設了其中一間全球最大的 Lush 店舖,採用科技糅合零售的概念。國家電視新聞亦以『數碼包裝』來報道 Lush Lens,至今此概念仍然受到媒體的關注。」

Yayoi 總是隨身攜帶愛用的 Lush 產品 (經典潔面霜及夢想成真潤膚乳)。Yayoi 簡單地向 Lush 同事寄語和提議:「在休息時間照顧自己,享受浸浴吧!」

這絕對是我們要聽從的提議啊!

Jason Muller

全球產品製作部總監

Lush 生產自己的產品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事實上,Lush 現在在全球六個國家設有產品製作工場!這是 Lush 業務的核心,每年無休止地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汽泡彈、洗髮皂及更多我們的產品。

Jason 負責管理全球產品製作部 (簡稱 Manu),並在公司工作了接近 25 年。「在 1996 年,我寫信給 Mo,希望獲得工作機會,隨後開始了在 Lush 工作。初時我負責訂購材料、談判價格、製作產品、包裝產品,甚至有時會協助送貨!」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我們的產品製作工場生產了超過 1.54 億件產品。Jason 為生產業務增長制定策略,規劃設計、成本、資本支出和團隊要求,確保我們能夠向 Lush 世界各地的顧客提供最新鮮的手製產品。

Jason 分享:「追求你的夢想,迎接所有挑戰,回報就會隨之而來。」。他協助 Lush 發展生產線,從一個花園棚屋發展到現在六個國家的生產工場,這充份實現了他的理念!

 

Simon Nicholls

國際業務支援及發展

「把你所有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這是負責 Lush 國際業務支援及發展的 Simon Nicholls 的名言。「所有事情都一樣 — 尋找你喜歡的東西,看看你能否掌握其道,然後努力實踐它!」

在 Simon 的 22 年 Lush 職業生涯裡,這信念對他來說是非常實用。他對零售和開店的熱情造就他入職成為 Lush 英國零售部的銷售經理,之後更幾乎涉獵了所有業務範疇。「我曾與創辦人 Paul Greeves 一起管理數碼零售和郵購業務,也曾分別加入全球合作夥伴以及多個直屬市場的支援部門。我還參與過制定零售定價策略、銷售預測、經理及員工培訓、禮盒設計、合作夥伴招聘和篩選、Lush 員工招聘、與現有和新合作夥伴的執照協商、國家市場開發等等。我也曾在一些大型會議上發言分享。」

事實上,Simon 的其中一個演講成為了 Lush 傳奇之一。他分享說:「在評論染髮磚的銷售後,Mark 請我準備一個關於染髮磚的講解,介紹它的歷史和用途,以及三個關於草本染髮而他也不知道的資訊,然後在英國舉行的經理會議上分享。我為此通宵工作,在凌晨五時完成了演講文稿。結果所有人似乎都喜歡我的分享,而 Mark 也對他不知道的新奇資訊感到印象深刻…然而那些資訊其實是源自一本由他在 1978 年所撰寫的草本染髮書籍!」Simon 的日常工作包括與 Lush 授權商合作,協助發展他們的業務和緊守 Lush 品牌的全球目標;同時發掘支援業務的機會,盡全力幫助建立公司。

Janis Paskin

Lush 非執行董事

Janis 自 1970 年代以來一直與 Lush 的創辦人一起工作。近年,她是品牌的非執行董事,協助保持 Lush 品牌強大和健康的成長,保持品牌的一致性。

Janis 與 Lush 的關係始於公關合作。當時她的公司 Bubble Publicity 負責推廣 Lush 的前身公司 Cosmetics To Go,並於 1995 年協助 Lush 推出市場。「我們的合作關係直到 1998 年,因為作為單親家長,我需要多點時間照顧我的小女兒。」她說。「多年來,Mark 和我保持聯繫,包括在 2007 年邀請我為他在《Daily Telegraph》上為 Anita Roddick 撰寫的訃告獻文。去年是我們考慮再次合作的合適時機。」

Janis 的職責之一是協助確保 Lush 的道德理念能有效傳遞,她相信 Lush 的員工為此感到自豪。「Lush 在可持續發展和再生方面擁有如此強大的願景,在創新方面擁有成熟的專業知識,並透明地公開道德和照顧人類及地球的工作。能為像 Lush 的公司工作應感到自豪。」

Liz Smith

產品製作部總監

Liz 在 23 年前申請 Lush 總部的工作,在她第一天上班的 2 小時內,她的工作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迎接挑戰的 Liz 是產品製作部的出口訂單接待員,同時負責處理所有現有市場 (當時只有大約 4 個) 或新市場的查詢。

僅僅幾個月後,她的職位再次轉變了。這一次,她集中支援 Lush 的現有市場,並為出口市場設立顧客服務部。後來,Liz 亦處理英國市場業務,設立顧客服務以支援數碼營銷物流。

被問到在 Lush 最難忘的一件事,她說:「真的很難只選擇一個回憶…」成為總監是一個特別自豪的時刻。有一天她被 Mo 邀請參加董事會議後,她才意識到原因!

「人與人的關係是十分重要。」Liz 說:「最美好的回憶是與同伴共同堅持。當大家一起合力工作時,要同時一起樂在其中!」

Liz 回憶起幾年前在 Lush 派對上的「合作」時刻,她說:「我們需要將一個大型香氛皂雕塑從英國運送到北美。在派對結束後,大概晚上 11 時,我們 6 個人嘗試利用酒店的小推車將它搬運,但在過程中它突然滑到地上,每個人都笑起來!」

對機會持開放態度是 Liz 給同事的建議。「要持開放態度。沒有這個信念,我便不會有如今的成就。」

Liz 的 Lush 必備產品是如絲爽身粉。

Len Tichy

產品製作部總監

Len 是我們的產品製作部總監之一,在 2022 年 5 月,她將在 Lush 工作 20 年!「不過,這是我第二次為 Lush 工作。」Len 解釋。「第一次是從 1996 年到 1998 年,我在高街分店工作,需要負責不同的工作,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在我剛開始的時候,那時我們大約只有 10 間店鋪!」

在 2002 年,完成了一趟旅程後,Len 再次回到 Lush 工作,展開全新的冒險。她從郵購部門 (現在的數碼營銷物流) 開始,工作包括處理訂單及包裝包裹,為顧客訂單發貨。當時這項工作是在店後完成的,是具挑戰的任務。當公司搬到更大的地方後,Len 在團隊有所發揮,並晉升到管理層職位。在 2007 年,是一個轉捩點,Len 加入產品製作部,成為顧客服務團隊的一員,與我們的門市及合作夥伴一起工作。這個職位為 Len 增加了更多技能,使她能應付任何環境。她解釋:「我們幾乎甚麼事情也能做到,甚至會於 12 月在倉庫協助製作禮盒,確保貨品送到門市。」

Len 還將她的顧客服務技能帶到 B Never Too Busy To Be Beautiful,在那裡工作至 2009 年品牌結束。之後,她回到 Lush 體驗不同部門的工作 — 製作產品、帶領禮盒團隊、店鋪搬遷等,涵蓋了整個企業的不同支援角色。

「我在 Lush 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才華橫溢的人,所以挑選最喜歡的時刻是如此困難。」Len 說。「然而,當我想到參與產品製作部頒獎晚會,能與我們出色的團隊慶祝時,那些回憶讓我笑得最開心。」

她繼續說:「如果你打算在 Lush 工作,有幾個重要的秘訣… 把握每一個機會,並多嘗試我們的產品,沒有它們便沒有公司的成就。未來還有更多刺激的時刻和機會待你發掘,所以當它們出現時要捉緊它們!」

Elisa Torres

Lush 北美首席運營總監

Elisa Torres 於 2014 年開始在 Lush 北美市場擔任零售主管,然而她真正的職業生涯全都在門市度過。「我在零售部門擔任過所有職位。我一開始是兼職顧客服務員,從此愛上了零售部門。我很喜愛擔任門市店長。直到今天,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各個門市。那裡是展現魔法的地方!」

在 Elisa 加入 Lush 北美市場的首三年時間,加拿大及美國市場的門市數目由 197 間增加至 266 間,銷售額亦上升了三倍,此增長令 Elisa 更熱愛這間公司。至今,她繼續將她對零售業的熱愛帶到每天的工作中,這股熱情源於她很欣賞和熱愛 Lush 在行業中的努力。

Elisa 寫道:「我非常熱愛這間公司。這是一個不只是賣東西的地方,而是我們會確實創造改變,在市場上是非常特別和獨特。我一直很喜歡這句名言:『若你只是嘗試喜愛這個世界,你將永遠無法為它帶來影響。』我相信 Lush 員工的個人價值觀與公司一致,因此工作時會滿載熱誠。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每天盡最大努力,確保 Lush 成為大眾所認同的公司。」

Paul Wheatley

全球物業總監

「不論做甚麼事,都要確保自己樂在其中;但若不快樂,便盡你所能改變它。人生苦短,不要浪費時間來悲傷。」這是 Lush 全球物業總監 Paul Wheatley 的明智的生活建議。

Paul 第一份工作是在唱片店打工,然後從事物業管理工作十五年,當中曾短暫地擔任過租務主管。他說:「我知道自己並不勝任租務職業,而當時有朋友告訴我 Lush 正在物色一位物業管理專才,監管英國市場零售部、生產部和公司的相關事務。我對這個機會很感興趣。」

Paul 於 2008 年 4 月加入 Lush 團隊,在過去的 13 年裡一直負責零售部的物管範疇。他在團隊中與一群敬業且充滿熱情的伙伴合作,其中許多人在過去的 18 個月裡努力為整個集團的租金減免進行協商。Paul 在零售部各個範疇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在公司裡累積了豐富經驗,並以充滿趣味且有所得著來形容他的工作。

在 2013 年,Paul 也被委派管理各英國市場以外的物管業務,與每個國家的當地團隊合作,監管各方面的零售業務擴張和物管發展策略。負責的項目包括日本的新宿分店,以及全球最大的 Lush 門市 — 英國利物浦分店。

要開設注目的旗艦店,Paul 和他的團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協助負責在每個城市裡尋找最佳位置,並爭取最合理的租金。他說:「全靠整個業務內的非凡團隊努力,促使倫敦牛津街店的開幕,結果令人感到非常鼓舞,當天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很興奮。」

Paul 在公司裡的角色得以確保和維持全球的物管標準,公司亦期望在此零售部物業管理的方針下,在黃金地段的核心開設更大的門市。

Audio player image

12:11